幽默二字,常用来形容有趣或可笑而又意味深长,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用来指某个人或某件事很有意思。
它是个外来词,从英文humor/humour音译而来。英文中的humor源于拉丁文,本义是“体液”,出自“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
*体液学说是最早的气质与体质理论,为后来心理学中的“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奠定了基础。
后来被英国戏剧家琼生演化成有趣的表达意味,并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而第一个将humor译成中文的是国学大师王国维,他在1906年出版的《屈子文学之精神》中把humor音译成“欧穆亚”,但没有大范围的普及。
直到1924年,林语堂在撰写的文章中将humor译作“幽默”,从那之后,这个汉译名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且沿用至今。
其实,“幽默”作为汉语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章·怀沙》中:煦兮杳杳,
孔静幽默,这里的“幽默”表示寂静无声,与林语堂赋予它的新词义大相径庭。也因此,鲁迅曾对将humor译作幽默表示异议。
但林语堂对此的解释是:
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于寂静无声处让人开怀,或许这才是幽默的最高境界,也是林语堂口中的大智慧。
那么,谁是你心中最具幽默感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