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个女孩都想着有朝一日会成为公主——你说话时分的神情百态,你一眉一眼的举手投足,你从头到脚的衣着装扮……从下层阶级的卖花女、到流连于上层社会浑然天成的优雅贵妇,萧伯纳的《卖花女》(窈窕淑女)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构建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梦。
还记得电影屏幕上凭借卖花女这一角色,从此被称为“永远的窈窕淑女”的奥黛丽·赫本吗?还记得耳熟能详的唱段《Get me to the church on time》吗?这部史上最棒的音乐剧《MY FAIR LADY》,在60周年之际首次来中国巡演!音乐剧版的《窈窕淑女》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呢?
【剧情简介】
Based on George Bernard Shaw’s 1912 play Pygmalion, MY FAIR LADY will transport audience to Edwardian London and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tories ever told about language and clash of cultures.
经典-原版音乐剧《窈窕淑女》改编自萧伯纳戏剧作品《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和加布里尔-帕斯卡同名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语言与文化冲突的故事。
注:皮格马利翁,萧伯纳巧妙地借用了同名希腊神话故事的含义。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用自己出神入化的技艺雕刻出一个美丽的象牙少女雕像,结果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它。后来他请求美神阿弗洛狄特赐予这座雕像生命,于是皮格马利翁得偿所愿。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It foll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iza Doolittle, a Cockney flower girl, and the snobbish and misogynistic Professor Henry Higgins, a phoneticist, who wagers that he can turn Eliza into a ‘proper lady’ in three months’ time. Those who experience MY FAIR LADY will be enchated by this tale of triumph of the human spirit, as well as the love story that emerge between two unlikely heroes, ultimately joined together by their fascination with the English language.
爱德华时代的伦敦,语言学教授希金斯(Higgins)为了一个赌局而将一个粗俗的街头卖花女伊莱莎(Eliza)在三个月内改造成了仪态万方、口音完美的大家闺秀,最后还与自己亲手教养出的“窈窕淑女”坠入爱河。
When the show first opened on Broadway in 1956, starring Rex Harrison and Julie Andrew, critics described it as ‘legendary’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musicals of the century.’
音乐剧版《窈窕淑女》自1956在百老汇公映以来,评论界称之为“传奇”以及“本世纪最佳音乐剧”。
注:剧情简介为片方提供,非中英对照版本。
【沪江专访】
【本期人物】
Sarah Cetrulo as Eliza Doolittle莎拉·塞特洛 饰 伊莱莎·杜利特尔
主要作品:《圣诞欢乐综艺秀》、《阿依达》、《恐怖小店》等。
在电视领域,她曾参演过美国CBS电视网的《基本演绎法》
Richard Davis Springle as Colonel Pickering
理查德·戴维斯·斯普林格 饰 皮克林上校
主演作品:参演30多部故事片,以及NBC、ABC、CBS等几大电视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
Christopher Swan as Alfred P. Doolittle
克里斯多夫·斯万 饰 阿尔弗雷德·杜利特尔(伊莱莎父亲)
主要作品:《失魂记》、《红男绿女》、《圣诞故事》、游轮版《律政俏佳人》
Q:在你们看来,《窈窕淑女》之所以奉为经典,其魅力何在?
莎拉:《窈窕淑女》向观众传达的信息是经久不衰的。女主人公伊莱莎在现在看来,她所代表的个性和精神也毫无过时:自强、独立、为了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
克里斯多夫:《窈窕淑女》中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阶级相差千里、背景云泥之别的两个世界,其文化的碰撞、主人公学习的动力、原著中的种种叙事手法,到今天仍具吸引。
理查德:60年了,作为音乐剧的《窈窕淑女》有着耳熟能详的故事对白、歌曲唱段,从音乐剧的角度来看,这足以构成经典。
Q:我们都知道,原著中的伊莱莎是个说着一口东伦敦腔的卖花女。这本次百老汇剧的主演都是美国人,在口音的演绎上,你们有遇到什么难题吗?
莎拉:确实在发音上,我觉得挺有挑战性的。因为只是口音的变化,你已经完完全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另一个身份阶级完全不同的人。从伦敦腔到贵族式的RP,这其实标志着你身份的转变。但这种变化是得偿所愿的。
我之前也有演绎过完全说不同语言的角色。比如我演过一个吸血鬼,她是说拉丁语的!那才是……艰难~
克里斯多夫:确实从大学毕业以后,我好像就没说过英音了(笑)。举个例子,对白里有stay([ei])这个词,但是念的时候却是[stai],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单词!所以为了发音,真的做了很多努力啊!
理查德:Hey,我可是听Beatles长大的!英音美音都是英语啦,并不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语言,在听这些对白的时候,你会发现乐趣多多哦!
Q:1912年萧伯纳创作了《卖花女》,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原著中的语言搬上今天的舞台,有什么变化吗?
莎拉:也许原著中的一些表达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比如走在大街上,你很少会听到有人说“I’m a good girl”,你可能听到更多的是“I'm a grown woman”,但是这个独立自强的女性放在今天仍具有现代意义。
克里斯多夫:一句话,language is updated, but the story is timeless.
Q:中国观众可能对赫本演绎电影版(1964)《窈窕淑女》更为熟知,音乐剧版和电影版有哪些不同呢?
克里斯多夫:这可是在舞台(stage)上演绎的哦!虽然故事线和唱段都是一样的,但整个戏剧舞台本身就别具风格。
莎拉:我觉得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结局吧!原著里伊莱莎最后回到了教授的身边,作为一个全然开放的结局,只是以一句“我的拖鞋呢”作为前后呼应,但事实上,当时的是她是以什么样的角色回来的呢?家庭主妇(Housewife》?女仆(servant)?音乐剧版本的将有个很大的改动。
*在音乐剧版本里你们会看到,伊莱莎最后和教授一起坐了下来,躺在一张沙发上,虽然也是未完待续意犹未尽,但这代表了两个人的平等。
理查德:电影可以重来好几遍,但是舞台剧只有一步到位哦!
Q:中国观众在观剧的体验上,可能会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的隔阂,你们有担心过中国观众无法深刻的理解到故事的精髓吗?
理查德:首先,我们有字幕!(笑)而且在优美的唱段和欢乐的舞蹈的熏陶下,只看表演也可以很快乐的享受整个音乐剧。
克里斯多夫:作为专业的演员,我相信在面部表情、眼神传达、肢体语言的表达、整个人散发的气场和能量来看……其实大家并不需要太过于的依赖语言,因为肢体语言全世界都是相同的,单从表演上,你就可以猜出人物关系和故事进展。
Q:巡演下来的感觉如何?中国观众的反馈有达到你们的预期吗?
克里斯多夫:实际上远远超出我们想象!大家都很热情、友好,对我们赞不绝口,真是太棒了!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字幕的功劳吧!:)
沪江君说:在观剧体验上,你会发现一个全然本土化的翻译君。各种新潮词“怪蜀黍”啦、“什么船?说翻就翻?”与时俱进!更加接地气的是,翻译君甚至把地方方言都融入了翻译的艺术中。比如原剧中,伊莱莎说到自己的姑妈死了,翻译君在这里说的是“做忒了”,瞬间全场爆笑。在巡演中,厦门站、成都站……这个词又会被怎么翻译呢?敬请期待吧!
沪江专访:《窈窕淑女》中国巡演字幕翻译 看音乐剧如何学英语?
Q:我们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常说“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对我们的读者有什么终身受益的寄语吗?
莎拉:我有两句话要送给大家。是我最近看到的两句话,适用于每一个演员还有在目标的道路上前行的人:
Imagination means nothing without doing. (BY Charlie Chaplin)
The gratification comes from the doing not the results.
事情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
克里斯多夫:请允许我搬出丘吉尔的名言: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the hell,keep going(纵使前路荆棘,也要勇往直前!)
还有,在前行的路上时时刻刻保持自省。我在表演的时候也会想:哎~刚才那句台词我不应该用这样的语气念出来,下次表演的时候我就会改进。永远给自己暗示、给自己检讨自我的机会。
理查德:不能同意更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Believe yourself. 相信自己。也许你正在做一件很艰难的事,可能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也看不到成果和尽头,但是相信自己正在一步步变得更好,不要以结果来评判这件事的价值,只要去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