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热搜不少,心情不好的人应该也挺多,比如金马影后马思纯。
事情起因很简单,马思纯发表了一篇《第一炉香》读后感,据传是因为要出演女主角葛薇龙。孰料被某微博大V挂出来,言语之间颇为讽刺,称其并不懂张爱玲。马思纯留言回复“与你无关”引发热议,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正面刚的小马哥略胜一筹。
结果第三方的张爱玲粉丝指出马思纯微博里的一系列引用错误,并建议她少发读后感,此微博一出仿佛直接击碎了小马哥一贯的文艺人设,马思纯的回应倒是比较得体,只不过余震不断,还扯出了“明星应不应该多读书”的议题。
整件事情无伤大雅,也没什么条分缕析的是非对错,只是发生在备受瞩目的明星身上,就多了不同的意味。尤其是马思纯一向以文艺细腻的风格被人称道,此一出无异于“现形记”。
写到这里,就不免聊聊文艺这个话题。
“文艺” 在汉语里原指 “文学和艺术” literature and art,此外还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学问、文学创作等,是个正统用词。
文艺青年的定义也基于此,凡是有一定文化艺术基础,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纳入这个范畴。
那么英语中是否存在对应的说法呢?
单纯表示别人有艺术天赋,可以用artistic, 此外,还可以用一些现有的表达,比如 Renaissance man就指 “多才多艺的人”,literati指 “文学修养很高的人”。虽然没有直接对应,但是内在的含义已经体现清楚了,外国人可以明白你的意思。
再不济,你也可以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用be fond of literature and art(喜欢文艺)来表达文艺青年。
不过,不知何时起刮起一阵文艺飓风,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文艺青年的认知,甚至让它沾上了贬义和嘲讽的意味。有些情况下,文艺青年不是一个褒义或中性词,而是贬义词。
那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说呢?
如果想让别人理解这层嘲讽的引申义,可以用arty或artsy来表示,这两个词意为“附庸风雅的;似乎爱好艺术的”,seeming or wanting to be very artistic or interested in the arts。
由此可见,中英文化里对待“文艺”的态度存在不少相似之处,还这么体贴地有现成表达嘲讽的词。
说回马思纯这件事,其实作为旁观者,我觉得整件事都很无聊,一直以来阅读领域的居高临下都像个笑话。
作为一个看书不算多也不算少、看经典也看言情的书生,我始终觉得这是个无解且浪费时间的话题,没有谁会因为谁轻易改变阅读和表达的风格,无非是人在显眼处,说话需小心。读书里的高下是非留在心中即可,无谓的胜利交给别人也无妨。
但,严谨和close reading确实很有必要,与诸君共勉。